制造業在過去100年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90年前,流水
線式生產,零部件生產與產品裝配實現分工,工業進入大規
模生產時代;30年前,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和PC的應用
,推動工業自動化發展,人類全面進入產能過剩時代;現今,
技術和產業的變革仍在加速度推進,產業界普遍預期“智能
制造”和“大規模定制化”將改變全球制造業格局。
其實,“智能制造”只是一種技術表現形式,“定制化”只是
一種工業運行手段,相關變化還不夠徹底,或者說還不能準確
描述未來制造業的變革方向。
亞信集團董事長田溯寧認為,當今這場新工業革命,如同當年
電力對工業的改變,云計算和大數據就是這個時代的電力,我
們處在非常激動人心的產業大變革時期,這三種技術(云計算
、大數據、智能制造)正在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制造業如果能
抓住這場變革的機遇,將獲得更好的競爭力。
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新興技術將塑造一種新的工業形
態——云工廠,必將使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迎來新的發展前
景。“云工廠”并不是突然出現的工業新概念,而是歷次工業
革命的最新延續。
最早的“工業云”
今天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創新應用,都是基于互聯網而來的,和
百年前電力對整個制造業的變革一樣,歷史上最早的“工業云
”其實就是電網。
過去,工廠在批量制造產品之前,首先要建自己的發電機房,
甚至是電站,每個工業企業要買發電機。后來隨著公共電網出
現,企業無非多安裝幾個插座,插上就可以用電了。從發電機
時代到電網時代,一個公共網絡(云端)出現以后,工廠(終
端)徹底擺脫電力不足或用電成本過高的束縛,開始大膽創新
。于是,“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方式誕生了。
“流水線”生產方式是由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開創的,
福特精心設計一個非常完整的流程,然后把它分解成很多步驟
予以標準化,再去找一堆沒有受過太多訓練的人,每個人只要
把一個動作學好,很多人的標準化動作能夠連接起來,“流水
線”就建成了。
標準化工作流程使“流水線”生產方式得以高效運行,這是電
網時代的最重要創新。借助標準化和規范的工作流程,工人的
手藝和經驗被融入工作流程中,被顯性化了,可以供其他人學
習和仿效。好的流程是很多聰明人智慧融合的結果。企業的人
員總是在流動,只有流程可以保證企業的長治久安。流程可以
幫助制定好的游戲規則,避開人治的陷阱。
MES與ERP之間的鴻溝
流水線上,人工制造產品并不能保證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高度
精確,人總有惰性、總有疏忽,所以總會導致比較高的次品率
。而工業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大量使用機器替代人工,機器不
會偷懶,能夠大大提高制造業的效率和良品率。
隨著近幾十年來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的深度應用,工業企業的
生產形態發生了新的改變。現今,工業企業通常會分為兩大部
門,一個是生產部門,一個是業務部門,前者通過MES(制造
執行系統)管理,后者通過ERP(管理信息系統)來管理。ERP
傾向于財務信息的管理,而MES傾向于生產過程的控制。ERP主
要用于連接客戶,包括客戶需要生產多少產品、哪天下單、哪
天要貨等;而MES主要負責監控和管理生產這些產品的每一個
步驟和工序如何實現。
在國內一些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工廠車間里,各個生產設備之間
、生產設備和控制器之間,都已基本實現連通。整個工廠已經
通過MES連通起來,而業務部門全部通過ERP連通起來。可是,
這依然不能催生完美的中國制造,因為在MES與ERP之間存在一
道鴻溝。
注:文章來源:全球五金網。
欲知更多五金行業資訊,加工五金配件,歡迎收藏我們的網站
,或聯系我們!